u 币(通常指 USDT 等稳定币)的买卖行为在我国的法律界定清晰且严格:不合法。尽管其交易在部分灰色地带存在,但从监管政策和法律条文来看,u 币买卖始终处于违法边缘,潜藏多重风险。
我国对虚拟货币的态度具有明确导向。中国人民银行等多部门在 2021 年就联合发布公告,明确虚拟货币不是法定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相关业务活动属于非法金融活动。u 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其兑换、交易、炒作等行为均被纳入监管禁止范围。这意味着,无论是个人私下交易还是通过平台买卖 u 币,都不符合法律规定,不受法律保护。
从具体法律条款来看,u 币买卖可能触及多项违法犯罪。若通过搭建平台组织 u 币交易,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 根据《刑法》,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非法经营证券、期货、保险业务的,或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将面临刑事处罚。若买卖的 u 币涉及赃款(如电信诈骗、赌博资金),则可能构成洗钱罪或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即使交易者声称 “不知情”,若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交易、频繁大额转账等,仍可能被认定为 “应当知情”,需承担法律责任。
实践中,多地监管部门已对 u 币买卖采取严厉整治措施。2023 年以来,全国多地警方破获多起 u 币交易相关案件,涉案人员因非法经营、洗钱等罪名被判刑,涉案金额从数十万元到上亿元不等。例如,某地警方查处的 “u 币兑换团伙”,通过社交软件招揽客户,非法买卖 u 币达 1.2 亿元,最终主犯因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些案例印证了 u 币买卖的违法性和高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u 币买卖的 “私下交易” 同样不被法律认可。许多人认为个人之间小额兑换 u 币 “不碍事”,但此类交易缺乏监管,极易引发纠纷。若一方转账后另一方不交付 u 币,或 u 币被冻结,受损方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追回损失,因为交易本身不合法,法院不会支持相关诉求。
u 币买卖在我国明确不合法,不仅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涉及刑事犯罪。投资者切勿轻信 “u 币交易合规” 的虚假宣传,应远离任何虚拟货币交易,选择合法金融渠道,避免陷入法律风险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