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 FIL 挖矿,矿工主要通过贡献存储资源和带宽资源来获取 FIL 代币作为奖励。从挖矿类型来看,主要分为存储挖矿和检索挖矿。存储矿工需提交承诺的存储空间,并抵押 FIL 代币才有资格接收用户的存储订单,这一抵押机制确保了矿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存储服务。例如,在 Filecoin 网络早期,单 T 的质押币曾高达 7 - 9 FIL,这无疑是对矿工资金实力的巨大考验。随着网络发展,虽然质押币数量有所波动,但仍是一笔不容小觑的前期投入。而检索矿工在为用户提供数据检索服务时,无需抵押代币,不过他们需要具备高速稳定的网络以及性能强劲的矿机,以在众多竞争者中率先获取文件分发权,从而赚取 FIL 代币。
FIL 挖矿的收益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复杂影响。全网有效算力的变化对单 T 产出影响巨大。当大量新矿机涌入市场,全网算力迅猛攀升,单个矿工的每 T 挖矿产出占比就会被稀释。在 2024 年的某些时段,这种现象尤为明显,新矿工的大量加入使得原本每 T 每日能挖到一定数量 FIL 币的矿机,产出量显著下滑。而且,FIL 币有特殊释放机制,当天产币量只有 25% 直接释放,剩余 75% 需 180 天线性释放,这既影响了矿工的即时收益,也让长期收益预期充满变数。若 FIL 币价在市场波动中上涨,矿工的收益将随之增加;反之,币价下跌则会侵蚀收益。
然而,FIL 挖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布满荆棘。从成本角度看,除了前文提及的质押币成本,GAS 费也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支。GAS 费类似于手续费,其费率与网络拥堵程度、矿工封装新算力的需求等因素息息相关。在 2020 年 11 月,Filecoin 的 GAS 费曾暴涨百万倍,给矿工带来沉重打击。尽管平时 GAS 费占比相对较小,约每 T 算力费率为 0.1%,但在极端情况下,其成本的大幅增加足以让挖矿收益大打折扣。设备成本同样不容忽视,购买专业矿机需要一笔可观的资金,并且矿机后续的维护、性能衰减等问题,都会间接增加每 T 挖矿成本。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对加密货币挖矿的政策态度大相径庭。我国已明确禁止虚拟货币挖矿活动,因为其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还存在金融风险和监管难题。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国内的 FIL 挖矿活动已基本停止。而在国际上,部分国家和地区对加密货币挖矿持开放态度,为 FIL 挖矿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政策的不确定性依然如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随时可能因政策变动而影响挖矿收益甚至导致挖矿活动无法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