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币被国家叫停了吗?非法金融活动的红线
2021 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U 币这类虚拟货币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依赖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等特点,不具备法偿性,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这意味着,无论是 U 币的发行、交易,还是与之相关的兑换业务、支付结算等,均被纳入非法金融活动范畴。
从司法实践来看,多地法院已对涉及 U 币交易的案件作出判决。例如,在福州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案件中,原告委托被告交易虚拟货币 U 币,法院依据上述通知规定,判定该委托合同违背公序良俗,相关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由此引发的损失由原告自行承担。原告不服上诉后,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维持原判。此类案例充分表明,在我国法律框架下,U 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
U 币交易被叫停有着深层次原因。从金融安全角度,虚拟货币交易缺乏有效监管,价格波动剧烈,容易引发金融市场不稳定。U 币交易常被用于洗钱、电信诈骗、逃避资本管制等违法犯罪活动。国际反洗钱组织(FATF)强调虚拟货币交易存在洗钱风险,要求各国加强监管。我国禁止 U 币交易,正是为了维护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保护公众财产安全。
部分人可能心存侥幸,认为可通过境外平台参与 U 币交易。但通知中特别强调,境外虚拟货币交易所通过互联网向我国境内居民提供服务同样属于非法金融活动。这一规定杜绝了国内居民通过境外平台间接参与 U 币交易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