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5 月 21 日,香港立法会正式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这一法案的落地为香港稳定币市场构建起全面且规范的监管框架,标志着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领域迈出关键一步,致力于在保障金融稳定的同时,推动金融创新。
《稳定币条例草案》对 “指明稳定币” 做出明确界定,即锚定一种或多种官方货币以维持稳定价值的数字资产。在此基础上,清晰划定三类需获取牌照的活动:一是在香港发行法币稳定币;二是在香港或香港以外发行港元稳定币;三是向香港公众积极推广其法币稳定币的发行。这一规定明确了监管边界,确保所有涉及稳定币发行与推广的关键行为都在监管范围内。
在申请牌照方面,条例设立了严格标准。任何希望在香港发行或经营 “指定稳定币” 的个人或实体,都必须向香港金融管理局提交正式申请。衡量标准涵盖资本实力、风险管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系统等多维度。例如,在资质审核上,要求持牌人的股本至少达到 2500 万港元,以确保发行主体具备坚实的资金基础应对潜在风险。同时,规定持牌发行人必须保证储备资产由优质、高流动性资产构成,且在任何时候,储备资产市值都要至少等同于流通的法币稳定币面额,保障稳定币持有者有权向发行人按合理时间按面额赎回稳定币,切实维护投资者权益。
持牌发行人还需满足一系列监管要求,包括严格执行反洗钱规定,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确保充分的信息披露,以及配备合格的审计人选等,以保障运营的透明度与稳健性。香港金融管理局早在 2024 年便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作为受监管、可控的小规模试点环境,让参与者先行测试业务和风险管理模式,监管机构也能据此细化最终法规。当时共收到 40 多份沙盒申请,最终渣打香港、安拟集团、香港电讯组成的团体,京东币链科技(香港)及圆币创新科技等 3 组参与者成功进入沙盒,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条例的完善提供了现实依据。
香港《稳定币条例草案》的通过,符合 “相同活动、相同风险、相同监管” 原则,与香港对虚拟资产的整体监管方针一脉相承。这一法案不仅为香港稳定币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稳定币在跨境支付、零售支付等领域的合规应用,还将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吸引全球稳定币相关项目与资本汇聚,在全球稳定币监管浪潮中树立起具有借鉴意义的 “香港样本”。随着条例在后续实施过程中的不断优化,香港稳定币市场有望迎来有序、创新的发展新局面。